2010年9月10日星期五

谎言的破绽



  有一句话,大概世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这就是我这辈子都没有说过谎。此言一出,也许便是谎言。
  有人说,不说谎的只有两种人:一是牙牙学语的幼儿,一是智力欠缺的低能者。而这两种人之外,一生中或许就有避免不开说谎的时刻,无论是善意或恶意,无论是迫不得已的敷衍搪塞或是刻意为之的欺骗愚弄,谎言潜伏在人们生活的角落中,谎言也是历史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人类所受谎言之困扰,似乎并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强烈。尤其是当一次次言之凿凿或义正词严事后都被证实为不折不扣的谎言时,人们无法不生出困惑乃至担忧。如何识破谎言,便成了追寻真相道路上绕不过的重要环节。
  《说谎:揭穿商业政治与婚姻中的骗局》似乎是一本教人们防范谎言的实用指南
  作者保罗·埃克曼,美国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情绪表达和人际欺骗,常常在英美电视节目中现身说法。本书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采纳为刑侦学教材,一版再版,对普通人而言,似乎也是防身秘籍的不二选择。
  在心理学园地躬耕40多年,保罗·埃克曼开创了表情与行为的定量化测量亦可称之为读脸术。他对脸部肌肉群的运动及其对表情的控制作用作了深入研究,开发了面部动作编码系统来描述面部表情———根据人脸的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并分析了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通常,他将被测试者说话时的表情和行为拍摄下来,用面部动作编码系统逐一分析,即不难寻找到谎言的破绽。
  最近播出的美国电视剧《别对我说谎》,据说就是源于这位埃克曼博士的真实研究。剧中主人公是位世界一流的侦探专家,一个研究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刺穿你是否撒谎以及为何撒谎的科学家。当眼前的人不经意地耸肩,搓手,或者一瞬间地扬起下嘴唇,他就知道他们有没有撒谎。通过对脸部表情的分析,他可以读懂一个人的感情———无论是隐藏在心底的憎恶,还是性冲动、嫉妒或其他。
  自然,屏幕外的保罗·埃克曼绝不会承认自己如此神奇。《说谎》一书的字里行间,流露着科学家共有的严谨和谨慎。他为概念的定义反复推敲,为测谎的准确度再三辨析,为如何避免误谎为真误真为谎而一次次地叮嘱,并一次次强调判断是否说谎时要慎之再慎。因为,恐怕只有他才能深刻体会到,识别谎言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早在400多年前,蒙田就已指出:真相的背后有十来万种形式,而且没有固定的范围和限度。
  保罗·埃克曼清楚,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如此巨大。有的可谓天生的表演家,撒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有人仅仅遭到怀疑,便会紧张失措,自感心虚;有人擅用技巧,真话假说,假话真说,扑朔迷离;有的说谎者首先成功地欺骗了自己,欺骗别人的成功概率也提高了许多;当人坚信自己是为国家利益等正义理由而不得不撒谎时,会变得义正词严;而当谎言实乃有心策划,并有人愿意为谎言买单时,真相同样难以戳穿……凡此种种,都不难令测谎仪失灵,心理学中的表情、行动线索也远远不够,人们必须反复揣摩,动用逻辑、理性、知识来甄别,才有可能揭穿谎言。而这些丰富的内容,远非《说谎》一书所能概括。
  好在,我们既不像婴儿那样毫无遮掩,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百变千面。埃克曼指出,谎言的破绽,来自于被识破的恐惧感,欺骗的快感,和说谎的罪恶感。显然,聪明人能够控制恐惧感与快感,而善良的人却无法避免在良知的鞭打下日益沉重的罪恶感。在一个有着以谎言为可耻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这种根植于人心的罪恶感会自然而然地泄露出破绽,将真相还给世界。
以一片赤诚之心待天下朋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